當地時間12月16日,歐盟理事會發(fā)布公報稱,通過了對俄羅斯的第15輪制裁,措施包括以“在俄烏沖突中為俄羅斯提供軍事物資援助”為理由、將84個實體及個人列入制裁名單。名單中涵蓋了7個中國實體及個人。
這是歐盟首次對中國實體實施所謂“全面制裁”,制裁內容包括旅行禁令、資產凍結、禁止提供資金資源等。在其發(fā)布的公報中,歐盟理事會還宣稱,被制裁的中國實體和個人幫助俄羅斯方面規(guī)避歐盟制裁,或向俄羅斯軍方提供了敏感的無人機零部件以及微電子元件。
歐盟此舉無疑是在向中國發(fā)出一個明確的信號,暗示如果中國繼續(xù)在俄烏沖突中持有其所謂的“親俄立場”,中歐之間的經貿關系可能會因此受到影響。
上月,歐盟新任外交政策負責人卡婭·卡拉斯在歐洲議會聽證會上稱,中國應該為支持俄羅斯“付出更高的代價”。她宣稱,如果沒有中國的支持,俄羅斯將無法繼續(xù)“以同等力量”作戰(zhàn)。但她同時也承認,就中國的確提供了此類支持的傳聞,她還無法予以證實。
既然面對美國圍繞俄烏沖突施加的種種制裁,中國并沒有低頭服軟,且其制裁規(guī)模更大,影響范圍也更廣,那么歐盟也應該認識到,中國絕不可能因為歐盟此次施加的制裁就放棄自身在俄烏問題上的中立立場,中國與俄羅斯正常的經貿往來,也不會因此就受到影響。
美國當選總統(tǒng)特朗普競選時曾許下承諾,一上任就要結束俄烏沖突。特朗普眼看明年1月20日就將上任,他將如何使出手段兌現承諾,引發(fā)全球關注。鑒于此,目前歐盟仍對拜登政府俯首聽命,要執(zhí)行他所謂“讓中國付出代價”的策略、持續(xù)收緊制裁,對歐盟本身來說沒有什么好處可言。
過去4年里,無論歐盟內部孵化出多少對華“鷹派”,歐盟方面都應該清楚地意識到,這些人未來未嘗不會成為一種障礙。而障礙與否,則取決于美國新一屆政府是否將徹底改變此前的外交、貿易和安全政策。
當地時間16日,特朗普在美國佛羅里達州海湖莊園舉行記者會時表示,中美聯手“可以解決世界上的所有問題”。隨后,他還在海湖莊園會見了TikTok首席執(zhí)行官周受資。
自上月美國總統(tǒng)大選塵埃落定以來,歐盟方面的不安顯而易見,這也可以理解。美歐之間“跨越大西洋”的聯盟關系,未來或存在極大不確定性,此前歐盟把全部賭注押在拜登政府身上,當下正惶惶不知所措,擔憂其是否會為大選后的不確定性承受損失。
如今,眼看歐盟對俄制裁已經進入第十五輪,歐盟也應該意識到,制裁無法真正解決烏克蘭問題,一直在為俄烏沖突、以色列與哈馬斯沖突“添柴加油”的,其實正是美國。
事實上,也正是拜登政府一直試圖誤導歐盟加入制裁大潮,并在貿易和高科技領域試圖拉攏歐盟,結成對抗中國的“統(tǒng)一陣線”。
近期,一些歐盟的政策制定者們呼吁,要建立“協調、系統(tǒng)性”的對華政策,以防止歐盟內部在安全與貿易問題上出現分歧。但與其這樣,歐盟的核心決策者們不如反省一下內部產生分歧的根源:正是因為歐盟放任拜登政府挑撥其與中國的關系,內部分裂才得以產生。
德國前總理默克爾離任之前,歐盟曾試圖維護其戰(zhàn)略自主權,在當時有效地避免了烏克蘭危機的爆發(fā),如今歐盟也該意識到,美國其實并沒有把歐盟的最佳利益放在心上。
本文編譯自《中國日報》12月18日社論
原標題:European Union should not let anti-China hawks foul the nest
出品:中國日報社論編輯室 中國日報中文網
原標題:和評理|“聯美制華”純屬“自找麻煩”:合作共贏才是中歐正確相處之道
責任編輯:梁嘉穎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用微信掃一掃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用微信掃一掃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用微信掃一掃南海網微博
用微博掃一掃國際視點
進入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