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網(記者 孫春麗)近日,??诃偵絽^(qū)云閣村“90后”駐村第一書記陳珊和村干部一起為村里引進了帝王花和朱頂紅兩個優(yōu)質品種,依靠傳統種植業(yè),帶動村民發(fā)展集體經濟。
2023年,云閣村年產值經濟達到1.8億元,村集體收入47萬元,數字的背后,需要駐村第一書記用心對待云閣村的各項事業(yè),成為村集體產業(yè)的代銷員、老百姓的貼心人、經濟發(fā)展的指導員。
“90后女書記”駐扎在“億”元村 玩轉“花”樣經濟
工作中,陳珊是組織指派的駐村第一書記。生活上,她是村民心中的“小仙女”。從城里來到村里摸爬滾打一年多,1993年出生的陳珊自信看清了這樣一個道理:無論在工作中,還是生活上,與人相處的學問始終是決定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將心比心”是她的思維邏輯,“對人好”是她的行動準則。正如那些土生土長的村干部所言,陳珊是能吃苦耐勞的年輕人,她是用真心換了真情,讓云閣村更好地發(fā)展“花”樣經濟。
駐村第一書記陳珊(中)正在與村民交流。記者 王威 攝
2015年從湖北警官學院畢業(yè)的陳珊,此前在??谑协偵絽^(qū)教育黨建工作站任站長。2023年,她主動請纓下基層,毅然放棄了海口的工作來到云閣村,開始當起了“農民”,腳踩紅泥巴,一步一個腳印,做踏實村集體的花卉苗木產業(yè),玩轉“花”樣經濟,助力鄉(xiāng)村振興。
駐村第一書記陳珊(右)正在與村民交流。記者 王威 攝
云閣村的花卉苗木種植規(guī)模已達到8000余畝,年產值上億元。陳珊說,為了方便花卉產業(yè)用地流轉,他們還打造了“租地便利店”,為花農花企提供土地租賃信息、土地掛牌拍賣等產業(yè)配套服務,已成功幫助花農花企完成46畝土地租賃流轉。
一手抓產業(yè)一手抓環(huán)境 迎來鄉(xiāng)村“蝶變”
沿著云美——云定路前行,來到云閣村委會辦內村,村口的花香驛站與寬敞的停車場遙遙相望,繪著彩色線條的柏油路和村路兩側的景觀池從村口直通遠方。“歡迎來到花花世界”一行白色大字,與綠色的景觀綠植相交融,顯得生氣勃勃。
村里開設的花香驛站。記者 王威 攝
從村口前行,新鋪設的芳香漫道穿過村子,讓優(yōu)美的環(huán)境更加宜人,道路兩側是新栽種的景觀帶,形成了一條近3公里長的花卉長廊。村內的池塘和遠方的大片稻田相連接,不遠處是嶄新的房車營地和籃球場,籃球場對面則是修葺一新的休閑廣場,幾名村民在利用健身器材鍛煉身體。
“村子變化特別大,現在特別漂亮。”79歲的辦內村村民吳清法說,兩年前村內的基礎設施并不完善,籃球場旁的空地還裸露著黃土,“如今村子綠化好多了,視野寬闊了,蚊蟲也很少,每天我都出來散散步,感受一下美好的環(huán)境。”
駐村第一書記陳珊(左)正在與村民交流。記者 王威 攝
宜人的風光、宜居的環(huán)境,源于云閣村2023年以來實施的“凈美綠”工程。陳珊介紹,云閣村堅持由黨員帶頭、群眾共同參與,推動全域整治。通過集中整治村內的黃土裸露地、對路邊進行美化和保潔、在村內打造景觀小品,以及制作舊時家庭生活場景墻繪等舉措,做到“村口有小品,環(huán)村種矮籬,庭院要種樹,樹蔭有座椅,外部通透內部齊”,實現人居環(huán)境“蝶變”。
陳珊帶領村干部一手抓產業(yè)發(fā)展,一手抓環(huán)境提升,云閣村內外兼修,既實現產業(yè)興旺的“里子實”,也呈現出和美鄉(xiāng)村的“面子靚”。
“我們村今后的發(fā)展將會越來越好,現在正打算試試吃‘旅游飯’!”陳珊說,目前,云閣村正積極引入鄉(xiāng)村運營公司發(fā)展農文旅產業(yè),通過三產融合,讓村民不僅能夠依靠傳統的種植業(yè)發(fā)家致富,也能依托美麗的花卉苗木拓展產業(yè)版圖,在廣袤的田野上繼續(xù)奏響“美麗經濟”交響曲。
駐村第一書記陳珊(右)正在與村民交流。記者 王威 攝
基層管理“看得見管得好” 做強花卉苗木產業(yè)
坐在類似接待大廳的辦公室里,陳珊感到敞亮而胸有成竹,她面前的桌子周圍坐滿了人。“要將云閣村農旅項目的打造抓緊實。”陳珊說。
激烈的討論一直持續(xù)到中午,陳珊的手機響起來,接著電話旋即起身,向大家打了個“下午繼續(xù)”的手勢,走了出去,一頂防曬帽,一件防曬衣,將自己捂嚴嚴實實后,開著電瓶車走了。
“明天村里會有上百名兒童來開展活動,黎叔,驛站的網紅電瓶車租售可能會迎來高峰,您這兩天就辛苦點了。”陳珊在芳香漫道的驛站和村民黎傳豐詳細對接著即將開展的活動。
駐村第一書記陳珊正在花香驛站交代工作。記者 王威 攝
走村串戶的陳珊,雖然年紀不大,經歷卻很豐富。瓊山區(qū)教育局作為她的派出單位,她主動對接局長,結合鄉(xiāng)村農文旅產業(yè),提出可行的活動方案,爭取到孩子們的戶外活動,還能帶動云閣村的農旅發(fā)展。
來到云閣村村史館,正和村民交流種植技術問題的陳其福就是一位種植大戶。村民黎傳利笑著說,別看他穿著樸素,其實是村里最早種植花卉苗木的一批人,不僅種植技術過硬,而且對花卉苗木市場行情特別了解,種植戶們都愛向他請教經驗。
駐村第一書記陳珊正在檢查花產業(yè)。記者 王威 攝
“除了在村里相互交流,我們還帶著村民走出去、開眼界。”陳珊說,通過學習省外的“千萬工程”先進經驗,該村黨總支還建立了花卉產業(yè)綜合服務驛站,通過微信群等將花農花企納入服務清單,提供產業(yè)用地、技術指導、銷售渠道共享等“一站式”服務。
駐村第一書記陳珊(右)指導種植戶修剪花草。記者 王威 攝
“走黨建引領的‘紅色路子’,是做好基層鄉(xiāng)村治理工作的關鍵。我堅信強化花卉產業(yè)服務,發(fā)展農文旅產業(yè)大有可為,我能在美麗鄉(xiāng)村建設中貢獻青春力量。”憑著這份對鄉(xiāng)村的熱愛,陳珊更加明確要腳踏實地依托美麗的花卉苗木拓展產業(yè)版圖,蓬勃發(fā)展的“花經濟”會讓村民錢包鼓起來,豐收的喜悅要充盈著每一張笑臉,這是她的美好心愿。
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用微信掃一掃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用微信掃一掃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用微信掃一掃南海網微博
用微博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