踔厲奮發(fā)這五年——喜迎省第八次黨代會
我和我的海南
編者按
4月18日至23日,在省第八次黨代會即將召開之際,海南日報開設“我和我的海南”欄目,用一個個的“奮斗者”的故事,反映5年來海南蓬勃發(fā)展的景象,最終匯聚成一幅宏大的“海南自貿港建設全景畫像”。
從堅毅的雨林守望者到奮進的天涯逐夢人,從搶抓機遇的外資企業(yè)到積極作為的園區(qū)干部,從走向振興的村莊到引領航向的黨支部,海南日報記者深入調研、踐行“四力”,聚焦一個個人物、一個個生動實踐,用6篇來自一線的鮮活報道,講述了推動海南發(fā)展的好故事,展現海南自由貿易港加快建設的新氣象,傳遞出海南全省上下牢記囑托、奮力拼搏的好聲音。
海南日報今日推出特別策劃,以記者手記的形式,講述各路記者在采訪歷程中的見聞、感悟和思考,從記錄者的角度,展現“我”與“我的海南”共成長的故事,勾勒出海南自貿港建設奮進的畫卷。
時間:4月13日至15日
地點: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霸王嶺片區(qū)
與“雨林”同行
海南日報記者 牛曉民 李夢瑤
“猿”于青山,“源”于青山,也“緣”于青山。
幾天的進山采訪,膝蓋是疼的,嘴唇是干的,衣服是濕透的,還有進山不到5公里,便不期而遇的青蛇、紅蛇、五花蛇……
這里是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約占海南島1/8陸域面積的生態(tài)秘境。這里是安放在大山里的溫暖記憶,“山人”們走進去就不愿離開的地方。26年,40年,59年……
我們有幸走進了這里,聽他們說著有關“守護”的故事。
楊秀森說,不過是一棵棵樹,護著它們由疏變密;楊先珊說,不過是一只只海南長臂猿,護著它們由少變多;鄭海強說,不過是一條條山道,護著一路走來的山里規(guī)矩;周潤邦說,不過是一個個新物種,護著“新朋友們”慢慢亮相。
沉穩(wěn)而莊重的釋然,卻讓人不得不肅然起敬。
從緣系青山的異鄉(xiāng)人到與猿同行的護林人,從土生土長的當地百姓到半路出家的跑山人,他們的工作、生活與成長,皆源于這片山林,山林里的樹、人、猿,也在各美其美、美美與共中結緣。
他們的故事很普通,串起來的卻是海南生態(tài)文明與國家公園建設中取得的進展與成效;他們的身影很平凡,聚起來的卻是人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海南群像。
山不拒細壤,方能就其高。在全省上下將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建設視為“國之大者”,再接再厲抓實抓好的當下,需要的正是能有越來越多這樣的“山人”,既久久為功,又多積尺寸之功。
每個人都能在這場人與自然的交融中找到自己。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的今天,就是這樣,守望著共存之道,惟愿青山安好。
時間:4月14日
地點:昌江黎族自治縣王下鄉(xiāng)
她的笑聲深深感動了我
海南日報記者 劉婧姝
4月14日,我乘車從昌江黎族自治縣縣城石碌鎮(zhèn)出發(fā),目的地是王下鄉(xiāng)。這個地方地處偏遠,曾是昌江乃至海南最貧困的鄉(xiāng)鎮(zhèn),以前鮮有外人愿意踏足。但近年來,隨著脫貧攻堅和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的實施,王下鄉(xiāng)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它又有了一個動聽的名字,叫“海南的香格里拉”,令人心向往之。
我的采訪對象林春香是王下鄉(xiāng)洪水村人,今年59歲,頭發(fā)染成了棕色,面色紅潤,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年輕許多。我好奇地問她“保養(yǎng)秘訣”是什么,她樂呵呵地說:“當然是生活越過越好,我每天都很開心。”
采訪中我了解到,她的生活并非一直是如此開心。30年前,因為交通閉塞,得了急性闌尾炎的她,被抬出大山送縣往醫(yī)院時,整整花了十多個小時;早年為了生計,她幾乎每天走幾十公里路販賣小商品……
如今,林春香是洪水村時光里民宿的管家,在家門口就能上班,每個月有2600元工資,年底還有獎金和分紅,可觀的收入讓她十分滿足。另外,平日里除了打理客房外,她還有個興趣愛好:給客人講王下鄉(xiāng)脫貧攻堅的故事,而這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她自己。有說有笑,輕松的工作氛圍使她心情愉悅。
采訪結束返程時,我翻越崇山峻嶺,林春香爽朗的笑聲似乎仍在我耳邊縈繞,讓我深深地感動著?;赝^去,王下鄉(xiāng)的“窮”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展望未來,這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chuàng)新基地,正在發(fā)揮著巨大的生態(tài)優(yōu)勢,給群眾帶來更好的生活。
時間:4月2日,4月15日
地點:??陂L泰村、澄邁才存社區(qū)、 定安大山村
人才沉下去 鄉(xiāng)村旺起來
海南日報記者 金昌波
人才是鄉(xiāng)村振興的主力軍,是共同富裕的“領頭雁”。
習近平總書記在海南考察時強調,要建設一支政治過硬、本領過硬、作風過硬的鄉(xiāng)村振興干部隊伍,吸引包括致富帶頭人、返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大學生、退役軍人等在內的各類人才在鄉(xiāng)村振興中建功立業(yè)。
人才,究竟能為鄉(xiāng)村帶去什么?記者此次采訪的??谑性讫堟?zhèn)長泰村、澄邁縣大豐鎮(zhèn)才存社區(qū)、定安縣龍門鎮(zhèn)大山村,能給我們一些啟示。
長泰村,“90后”女支書符海根上任后,發(fā)起成立“聯合大黨委”,以黨建為紐帶,推動村集體經濟和落地企業(yè)捆綁發(fā)展,實現村民可持續(xù)增收。項目落地很火熱、村莊依舊不景氣,這一矛盾得到破解。
才存社區(qū),在幾屆黨支部的接力下,引進22名返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大學生,并積極為他們創(chuàng)業(yè)做好服務保障。一個大學生,就是一個產業(yè)。這些大學生累計注冊企業(yè)已達25家,涉及蘑菇栽培、咖啡種植、鳳梨種植及加工等,對整個村莊的產業(yè)體系進行了重塑。村民人均年收入從2009年的不足萬元,躍升至如今的2.1萬元。
大山村,一個曾被扣上“臟亂差”的村子,不到一年時間就實現“脫胎換骨”,成為當地有名的美麗鄉(xiāng)村。退役軍人出身的村黨支部書記倪志堅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帶頭打造美麗庭院,以身作則帶領群眾整治村莊環(huán)境。黨支部帶頭干,讓群眾看到實效,群眾自然聚攏過來。人心齊了,干勁自然也會足起來。
實踐證明,人才振興是農業(yè)強、農村美、農民富的堅強保障。因此,我們必須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把“人才”因素放在重要位置來考慮,在引才、育才、留才上聚焦發(fā)力,讓人才“活水”在鄉(xiāng)村振興中競相涌流。
時間:4月2日
地點:??诮瓥|新區(qū)
成績背后的“奮斗”更耀眼
海南日報記者 劉夢曉
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2.99億元、同比增長24.6%的成績單,這是今年第一季度??诮瓥|新區(qū)交出的一張亮眼成績單。其實,成績單背后那些還不為人知的奮斗故事更加耀眼。
在采訪中,我們找到了??诮瓥|新區(qū)管理局項目推進部項目專員王自強。他的工作屬性,就決定了他要經常跑工地。只有實地查看,才能了解到項目推進遇到了什么困難。
我們跟著他跑工地,常聽到他問項目施工方,“有什么困難?想怎么解決?”
他愿意傾聽項目工作人員的心聲。別人反饋了問題,他也不擺大道理,不說空話大話。他話不多,但只要一開口,就是奔著解決問題去。
一項目的現場負責人告訴我們,過去他們在別的工地上也接觸過項目專員,但王自強給他們的感覺就是真誠、務實,所以他們有什么問題都愿意找王自強,項目的進展也特別快。
雖然還是春天,但海南的工地已經熱了起來,王自強早早就換上了短袖。捂了一個冬天的手臂,又被太陽曬得黑白分明。種種細節(jié)和反差,都讓我感覺到這位年輕人真的很拼。
??诮瓥|新區(qū)管理局招商引資二部副部長陳斌,因為事務纏身,在接受采訪時他要不停地接電話,讓我更加直觀地感受到了他的忙——24小時為工作待命,他早都習慣了。
在工作中,他們那么投入,那么忘我。他們積極主動的變革精神,讓我感動,讓我深思——在自貿港建設的大潮下,潮流在推著人走,人又在順應潮流,爭當弄潮兒。
每一位奮斗者的經歷,就是“我”和“我的海南”的故事。作為一名記者,能記錄下這些,幸之。
時間:3月29日至4月6日
地點:歐綠保神州(海南)新能源建設開發(fā)有限公司、普華永道咨詢服務(海南)有限公司等企業(yè)
讓開放的春風溫暖世界
海南日報記者 羅霞
“地球是圓的,世界是平的。”在采訪多國投資者來瓊投資的過程中,這句話很好地概括了我們的體會和感受。
全球十大資源再生及環(huán)境服務企業(yè)之一的德國歐綠保集團,帶著資金和技術,來瓊不斷擴大投資,還考慮面向全球在海南建設工程研發(fā)中心,乃至建立亞太區(qū)域總部;國際知名會計師事務所普華永道落地海南,幫助全球客戶把握海南商機、共創(chuàng)未來;巴西人歐力帶著夢想來到中國、來瓊創(chuàng)業(yè),正將中國在直播帶貨等方面的發(fā)展經驗帶至巴西;因經典廣告詞“鉆石恒久遠,一顆永流傳”被很多人熟知的戴比爾斯集團,在海南自貿港分階段、分步驟實施供應鏈、加工制造和分銷中心的建設,加大布局全球市場……深入了解這一家家企業(yè)時,一個個故事令人印象深刻,從中可以感受到發(fā)展活力。
海南的“引資地圖”中,還有瑞士歷峰集團、美國特斯拉、英國阿斯利康、德國科沃施種業(yè)等企業(yè)。近年來,共有來自全球126個國家和地區(qū)的投資者在海南投資興業(yè)。
他們有不同的特點:有的是全球頭部企業(yè),有的為年輕創(chuàng)業(yè)者;有的受益于海南自貿港政策,有的點贊海南營商環(huán)境;有的深耕海南優(yōu)勢產業(yè),有的熱情擁抱中國大市場……
他們有相同的路徑:從全球各地來到海南,后立足海南走向世界,不斷收獲發(fā)展活力。
在這一路徑中,海南無疑是個“交匯點”。資金、技術、人才等各類要素和資源在海南集聚、配置,推動海南不僅成為物理層面的“中轉站”,還成為發(fā)生化學變化的“反應爐”。在構建新發(fā)展格局大背景下,海南自貿港作為國外市場主體進入超大規(guī)模國內市場和腹地經濟的通道和“一帶一路”的重要支點,前景光明。
這是經濟全球化的魅力,亦是開放的海南自貿港送給世界的溫暖、帶給世界的啟示。
時間:3月30日至31日
地點:三亞崖州灣科技城
這里正成為年輕人的“詩和遠方”
海南日報記者 徐慧玲
走出“舒適圈”,從四川一所知名高校辭職,“80后”姑娘石磊一個人、一張機票、一個行李箱、一路向南;
放棄穩(wěn)定的工作,違背父母的意愿,92年的“新晉奶爸”喬傳民毅然決然只身南下;
一邊是繁華的大都市,一邊是一開始連路燈都沒有的“郊區(qū)”,“90后”小伙毛競航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后者。他說,這里是一個讓夢想起航的地方。
三個故事的主人公來自不同的城市,有活力、有夢想、有闖勁是他們身上共同的標簽,海南自貿港好似一個“強磁場”,讓他們帶著一腔熱血一路南下,相聚崖州灣科技城,在這里揮灑青春汗水、收獲成長、逐夢未來,感受海南自貿港的生機與活力。
每隔一段時間就有項目簽約落地、新樓破土而出、新路建成通車……工作生活在三亞崖州灣畔的人,常用“日新月異”來形容這座科技新城的變化。就如同雨后春筍,這里的每一天都在拔節(jié)生長,積攢著蓬勃潛力,迸發(fā)著無限活力,升騰起無限希望。崖州灣科技城,成為年輕人的“詩和遠方”。
石磊、喬傳民和毛競航的故事,并不是記者在崖州灣科技城采訪時碰到的特例。隨著海南自由貿易港加快建設,我們堅信,在崖州灣科技城將會遇見更多躬身前行、奮勇拼搏的身影。
原標題:這五年,我和我的海南共成長
責任編輯:許海若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用微信掃一掃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用微信掃一掃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用微信掃一掃南海網微博
用微博掃一掃